您的位置 首页 国际

硅谷大厂,集体“倒戈”用起中国大模型

  近期,越来越多的美国AI企业乃至AI大厂都开始公开宣称使用中国AI大模型了。

近期,越来越多的美国AI企业乃至AI大厂都开始公开宣称使用中国AI大模型了。

10月22日,Airbnb CEO Brian Chesky 在采访中表示,Airbnb 的客服 AI 由13个模型组成,并且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阿里巴巴的Qwen,Qwen比OpenAI的产品更好更便宜”。

同时他也说暂未把 Airbnb 接入 ChatGPT,“我们也会使用OpenAI的最新模型,但通常不会在生产环境中大量使用,因为有更快、更便宜的模型可供选择。OpenAI 的连接能力还没完全准备好”。

无独有偶,Windsurf这个国外头部的AI编程产品近期上新了一个神秘模型,说是专门为了速度和Agentic而设计的模型。然而这家土生土长的美国公司却使用了智谱Glm 4.6模型。

无独有偶,美国云服务平台Together AI也是在今年7月份官宣部署Qwen-3-Coder。

而就在本月,硅谷知名投资人,Social Capital公司创始人Chamath Palihapitiya(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就直言不讳地表态道:“我们在Groq上已经开始在用Kimi-K2了。OpenAI和Anthropic的模型虽然挺好的,但太贵了。”

面对美国大厂纷纷倒戈用起中国大模型的现状,有知名的AI研究者尖锐地提问:“硅谷是建立在通义千问之上的吗?”这背后,是越来越多美国企业不再掩饰使用中国AI的事实。

中国AI加速占领美国

爱彼迎CEO的表态最具代表性,他直接指出了通义千问(Qwen)“更好更便宜”的核心优势。而这种认可,早已在硅谷高层中弥漫开来。

今年5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就在财报电话会上点名表示,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模型是开源AI模型之中最好的。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也发文点赞了Qwen系列的代码模型Qwen3-Coder。甚至马斯克在看到基于通义万向Wan2.2训练生成的图片后,都表示其效果“难辨真假”。

硅谷大厂,集体“倒戈”用起中国大模型

这种影响力正迅速转化为实打实的商业应用。除了开头提到的Together AI,电商巨头亚马逊被曝正在其机器人操控系统中采用阿里通义千问模型。此前也曾多次传出苹果计划在中国市场的iPhone等设备中,引入通义千问模型来支持其AI功能。

视角放大到全球,日本经济新闻也称通义千问已成为日本AI开发的基础;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MBZUAI)更是基于通义千问构建了其得到总统支持的K2 Think推理模型。

这背后是通义千问在开源上的恐怖实力:目前已开源超过300款模型,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7万个,构成了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矩阵。在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的最新榜单上,阿里通义系列也以7款模型入选前十的成绩实现“屠榜”。

在开发者工具和平台层,智谱GLM的渗透同样迅速。开头提到的AI编程产品Windsurf“暗中”使用GLM 4.6,只是冰山一角。

更重磅的是,估值高达93亿美元的美国公司Vercel近日公开宣布,已和智谱达成合作,在其平台上提供GLM-4.6的API服务。其老板Guillermo Rauch更是转发称赞GLM 4.6“很好,在http://nextjs.org/evals上排名第三,还是前五名里唯一开源的模型”。

硅谷大厂,集体“倒戈”用起中国大模型

此外,美国的AI推理服务商 Cerebras——就是那家曾发布全球最大AI芯片的公司——也已在其平台上架了GLM-4.6,供全球开发者调用。这表明中国大模型正作为基础设施,被整合进美国AI开发的生态位中。

如果说Qwen和GLM展示了平台的广度,Kimi则直接点燃了“性价比”的导火索,甚至被视为一个来自硅谷核心的“叛逃”信号。

查马斯(Chamath Palihapitiya)的“倒戈”之所以分量极重,源于他无可争议的行业地位。他并非普通评论员,而是身价百亿的顶级玩家。他曾主导Facebook用户从4500万增长到7亿,“你可能认识的人”这一病毒式增长功能正是他团队的杰作。他创立的Social Capital也精准押注了Slack、Box等。因此,当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商业理性的顶级捕手,公开用Kimi K2替代OpenAI和Anthropic时,这已是一个强烈的市场领先指标。

硅谷大厂,集体“倒戈”用起中国大模型

查马斯的选择正在迅速演变为群体趋势。一系列在美国开发者生态中举足轻重的平台都已悄然行动:Vercel:这家头部云端开发平台,已将Kimi K2的API集成进来。Cursor:作为AI原生代码编辑器的明星产品,它已将Kimi集成为核心选项。Perplexity、Genspark、Youware:这些广受好评的AI原生应用,也相继宣布接入Kimi K2。

开发者用代码进行的“投票”,是比任何排行榜都更有力的市场证明。它标志着Kimi已从一个“值得关注的外部模型”,平稳地转变为一个被悄然纳入全球开发者工作流的、具备实际生产价值的工具。

告别追赶,一个双轨并行的AI世界

看到这里,美国公司纷纷转向的动因已经非常清晰。这不只是一场“价格战”,更是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权威报告已为此作证。

硅谷大厂,集体“倒戈”用起中国大模型

被誉为全球AI行业“年度风向标”的《State of AI Report 2025》,首次将“中国AI体系”从“外围追赶者”提升为“平行竞争者”,并明确指出:“在2025年,中国不再是追赶者——它正在开源AI和商业化部署方面设定节奏。”

这并非空泛的赞美。报告在盘点年度最重要的技术进展时,仅列出了三个代表性大模型:OpenAI的o1、以及中国的DeepSeek-v3系列和Kimi-K2系列。在全球AI的最高研究殿堂里,中国模型已占据三分之二的席位。

这背后,是全球AI演化出的两种发展范式:美国的“技术攻顶”范式:以OpenAI、Anthropic为代表,以学术和研究实验室为核心,倾尽资源冲击AGI,追求绝对的技术高度。中国的“应用共荣”范式:以月之暗面、深度求索、通义千问等为代表,致力于构建开放、繁荣的应用生态,通过高性价比、快速迭代的开源/开放模型,赋能成千上万的开发者,让创新自下而上地生长。因此,Vercel、爱彼迎和查马斯的“倒戈”,戳破了“唯最强模型论”的泡沫。他们正是在用脚投票,选择“应用共荣”范式下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这标志着中国AI的发展已走完“追赶”的序章,转而开始“生态突围”。一个“技术攻顶”与“应用共荣”双轨并行的AI世界格局,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过博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tubsoft.com/3531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