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十五五”的新提法

  来源:财联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于更详尽的《建议》稿和《关于<建议>的说明》将在几天后发布,我们可以先从全会公报概览“十五五”时期的大政方略。

  来源:财联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于更详尽的《建议》稿和《关于<建议>的说明》将在几天后发布,我们可以先从全会公报概览“十五五”时期的大政方略。

  一、对时代背景的把握

  “十五五”时期,于国内环境来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2020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了横跨“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的远景目标。这意味着,在“十四五”的基础之上,“十五五”需要夯实基础、全面发力,为“十六五”时期实现远景目标奠定胜局。

  于国际环境来说,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20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仍然维持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同时指出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此次二十届四中全会维持了这一判断。

  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此次会议展现的必胜信心比以往更强烈,特别强调要“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历史主动精神,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立足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发挥主体能动性,主动开辟未来、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如果说“十四五”时期,为了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我国主要精力聚焦于防御和应对,那么“十五五”时期,则可能会更强调相持和进取,这或将体现在全球治理主张、经贸摩擦处置等方面,是一个重要变化。

  二、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对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会议通稿表述相比于“十四五”凝练了许多,高度概括为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品质、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屏障等几个方向,对应了下文的十三条目标分解。

  值得关注的是,主要目标还提到了“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党中央曾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2024年我国人均GDP为13445美元,按今年名义GDP增长4%、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0.5%计算,2025年将达到1.4万美元,刚好是今年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线,因此,“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将顺利实现。

  放眼2035,要让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或较2020年翻一番,未来十年的GDP年均增速应保持在4.4%以上。考虑到“十六五”的经济增速中枢可能低于“十五五”,“十五五”时期的GDP增速目标起码应设定在4.5%以上,更进一步可以设定在“5%左右”,这一点有待几天后的《建议稿》全文或明年两会期间的《规划纲要》正式揭晓。

  三、具体的目标分解

  会议通稿罗列了十三条具体目标,其中的“变与不变”有诸多值得关注的要点。

  一是对产业和科技的调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产业和科技分列前两位是应有之义。不同之处是,“十四五”公报将科技创新列为第一,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十五五”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第一,要求“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其中之意或在于,随着近年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逐步走到世界前沿,下一阶段要更加重视从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产业成果的转化,使创新能够落地、能够成为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实用性。这既会让可靠的技术概念加速落地,也会让不可靠的技术概念加速证伪。

  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公报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到目标分解上,对应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别为第三和第四点。前者延续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表述,表明扩内需的规格依然很高,差异在于对消费的表述与“十四五”明显不同。“十四五”的重点是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相结合,强调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对应直接提振需求的政策力度不强。“十五五”的重点是把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相结合,要求大力提振消费,反映出政策思路有所调整,意味着财政资金在生育、教育、养老、社会保障、消费补贴等方面将有更大投入。

  三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部分也属于第三和第四点的结合,内涵较为广泛,期待《建议稿》揭晓更多内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公报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相关事项包括而不限于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综合整治内卷,本质上与进一步捋顺央地关系、完善地方考核体系等改革措施有关。四中全会之后,相关事项的推进或将加速。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此处变化在于顺位大幅提前,从“十四五”的第九顺位提升至此次第五顺位。这一变化的背景可能在于,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抬头,以及“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产值和贸易顺差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升,近来部分经济体与我国的经贸摩擦有所增多。四中全会前夕,《人民日报》钟才文刊文《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开放共赢性》,意在破除零和博弈思维,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共赢、分享发展机遇的重要贡献。公报提出“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或在“十五五”期间提供不少基于双边合作、互利互惠原则的重要投资项目和机遇。

  五是双碳目标。第十点,公报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意味着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仍然有约束力。2030年刚好是“十五五”的收官之年,意味着我国有望在“十五五”时期实现碳达峰。

点击进入专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责任编辑:刘鹏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tubsoft.com/3320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