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头部房企债务重组迎来密集突破。10月13日深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桂园”)(02007.HK)披露,香港法庭已同意公司于11月5日召开债权人会议,对前期已公布的重组方案进行投票,而重组成功后公司最高降债规模可达约1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0亿元)。
10月14日盘后,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公告,在当日举行的境外债重组计划会议上,98.5%的债权人投出赞成票,其有望成为首家实现境外债基本“清零”的大型房企。
近期,佳兆业、旭辉等多家出险房企也同步取得进展,房企化债潮加速推进。亿翰智库地产研究总监于小雨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未来房企将持续聚焦流动性缓解与债务结构优化,逐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向稳健发展回归。
境外债重组定档表决
根据碧桂园此前披露的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境外市场的有息负债总额(不包括应计利息)约164亿美元;之后,2025年4月,其境外债务重组金额调减至140.74亿美元。
今年1月9日,碧桂园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彼时,碧桂园指出,倘若境外债务重组提案落实,将使集团实现大幅去杠杆化,目标是减少债务最多116亿美元,还可以将债务的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同时目标是将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
在后续推进中,重组方案获得了债权人的广泛认同。截至8月18日,持有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碧桂园与代表组别一银团贷款本金49%的协调委员会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据此重组提案的主要条款已经协定。到9月30日,碧桂园称,通过推进境外债务重组、境内债券展期、多渠道创造现金流三大核心举措,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境外重组。
日前,其境外债重组工作再度取得关键进展:10月13日晚间,碧桂园披露,香港法庭已同意公司于11月5日召开债权人会议,对前期已公布的重组方案进行投票。同时,继今年4月11日公告后,碧桂园已与必胜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所控制的实体,下称“必胜”)就抵销股东贷款进行建设性讨论。碧桂园方面表示,此举再次体现了控股股东对公司长远成功的信心。
据悉,10月13日,必胜进一步向碧桂园签立一份不可撤回承诺(承诺契据)。据此,必胜已不可撤回地承诺认购碧桂园将于重组生效日期或之后按每股本公司普通股(资本化股份)0.60港元的发行价发行及配发的资本化股份,以于重组生效日期起即时抵销及结算股东贷款约11.4亿美元(或等值)的结余。
本次每股资本化股份发行价为0.60港元/股,较2025年4月11日在联交所所报收市价每股0.44港元溢价约36.4%;较于承诺契据日期在联交所所报收市价每股0.59港元溢价约1.7%;较于紧接承诺契据日期前最后五个连续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平均收市价每股0.62港元折让约3.8%。
境外重组取得突破的同时,碧桂园境内债处置也传来捷报。据悉公司正在对9笔境内债券重组。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8笔债券的持有人会议通过了重组方案,余额合计134.17亿元。碧桂园方面表示,将持续与债券持有人沟通,以推进境内公司债券的全面及长期解决方案。在中报中,管理层计划2026年上半年完成境内债务重组。
多家房企债务重组取得进展
碧桂园境内外债重组的协同成效,是当前房企化债潮的缩影。除碧桂园外,近期多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陆续取得重大进展。如9月2日,佳兆业集团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取得关键性进展;9月15日,旭辉集团披露,公司7笔境内债整体重组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等。
就在碧桂园公告次日,10月14日,融创中国也披露,在当日举行的境外债重组计划会议中,合计共有1492名债权人投票,其中1469名债权人投票赞成重组计划,赞成票人数占比达98.5%,对应债务金额支持率94.5%。
鉴于本次表决结果远超75%金额门槛,已满足法院批准的核心要求,方案随之将迎来法院批准流程。公告明确,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1月5日举行聆讯,对其重组方案作出最终裁决。这意味着,融创中国境外债重组方案距离彻底完成仅有一步之遥。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截至2025年8月,全国约60家出险房企公布债务重组进展,其中20家方案已获批,化债总规模超1.2万亿元。
“近期房企债务重组取得积极成果,有利于市场加速出清、推动市场筑底企稳。”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指出,监管部门推动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同时,去库存政策加速落地,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以及专项债收储存量土地政策持续落地,为出险房企盘活资产、推进化债提供了直接动力。
同时,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债权人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刘水认为,市场调整时间较长,债权人意识到房企债务偿还难度较大。相较于破产清算和资产持续贬值,更倾向于接受重组方案,以提高债务清偿率等。
“削减债务规模可能使得房企改善资产负债表、改善信用表现、提振投资者信心,让房企轻装上阵,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在发展中寻找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从而保护债权人、投资人利益。”刘水进一步表示。
以碧桂园为例,其销售与现金流基本盘保持稳固为重组提供了底层保障。10月13日,碧桂园同步披露的9月营运数据显示,公司当月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25.8亿元,销售建筑面积32万平米。另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2025年1—9月,碧桂园以305.5亿元的销售额排在全国百强房企销售榜第19位。
今年9月底,碧桂园公开表示,其将持续专注于销售业绩的提升,积极盘活资产,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加强现金流管理,保证公司业务稳定及可持续经营。“经计及实施拟议计划及措施所取得的正面成果,公司具备足够的财务资源以维持自2024年12月31日起计至少12个月的持续经营。”碧桂园方面强调。据悉,目前碧桂园部分区域保交房任务即将完成,近期已开始启动新项目的经营策划会。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