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从洋河和华润说起,接下来会有更多掌门人与高管辞离职?

  来源:中酒融媒  7月1日,张联东辞职的消息刷爆酒行业朋友圈。  的确,当日晚间,洋河股份 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张联东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其他职务。洋河股份表示,张联东在公司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在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品牌品质等方面勇于创新。

来源:中酒融媒

从洋河和华润说起,接下来会有更多掌门人与高管辞离职?

71日,张联东辞职的消息刷爆酒行业朋友圈。

的确,当日晚间,洋河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张联东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其他职务。洋河股份表示,张联东在公司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在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品牌品质等方面勇于创新。

在此之前的627日,港股上市啤酒企业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侯孝海因有意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安排,决定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且不再担任董事会辖下财务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购股权总务委员会成员。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两人辞职的原因呈现一定程度的趋同性,似乎都与业绩有关。

洋河业绩下滑严重 华润冒进收购金沙

几年前,白酒行业前三名的格局是“茅五洋”,以其营收洋河股份稳坐行业“老三”,而2024年后这种行业格局被打破,在这一年,洋河股份被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超越,成为行业“老五”,更悲催的是,据Wind统计的券商分析师一致预期,2025249.37亿元的洋河股份营收,低于古井贡酒259.32亿元,如果卖方一致预期成立,洋河股份将进一步下滑到“老六”位置。

而这里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本营的江苏省内市场,面对今世缘的快速扩张,洋河显得并无应对良策。2020~2024年,洋河省内营收由约96亿元提升至约127亿元,幅度约32%;而今世缘省内营收由约48亿元增长至约105亿元,增幅约120%,进入2025Q1,洋河股份营收下滑约32%,今世缘营收增长约9%,一跌一涨之下,今世缘2025年省内营收超过洋河股份,已近在咫尺。

我们再说下华润啤酒。

先看华润啤酒近三年来的业绩表现:2021年至2024年,华润啤酒营收从2021年到2023年都在增长,只有2024年出现了下滑,但2024年营收同比微跌0.76%;净利润方面,2021年同比大涨,2022年下滑5.3%2023年增长18.62%2024年下滑8%

在业绩发布会上,尽管侯孝海明确强调,2024年整体表现符合预期,甚至比想象还要好一点。但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业绩表现,有观点认为是真的不及格。尤其横向和燕京、青岛对比起来,华润啤酒显得相形失色2024燕京啤酒营收同比增长3.2%;净利润同比增长63.74%青岛啤酒2024年营收虽然同比下滑5.3%,但净利润却同比增长1.81%

除此之外,“孤注一掷押注白酒,斥巨资收购金沙”这步棋,说实话侯孝海走的有些冒进。不但没带来可观的盈利能力,反而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202210月,华润啤酒以123亿元的总代价收购金沙酒业55.19%的股权,持续推进“啤酒+白酒”双赋能的新业务模式。当时,就有行业人士曾对这个收购金额表示疑问,深感这家酒企不值这个价。

收购金沙酒业时,华润啤酒曾披露,金沙酒业在2021年营收为36.41亿元。然而,根据华润啤酒2024年财报,2024年华润旗下所有白酒业务营收加起来只有21.49亿元。

综上,当前,无论白酒,还是啤酒,亦或葡萄酒、黄酒、配制酒等来说,这些名优酒的掌门人与高管团队,他们不仅面临大环境的压力,还需要面对业绩的压力和同行带来的无形压力。而在面对同样压力、同样大环境时,尤其是在其他酒企业绩逆势增长,而你的营收、利润不升反降,那么即便你说出“花”来,大家也不会相信你的眼泪。

对于名优酒掌门人与高管团队,当地政府需要酒企逐年业绩增长,需要他们完成年初制定的营收目标。但是,在当下行业深度调整和禁酒令的双重压力下,酒企实现年初制定的营收目标太困难,或者距离实现目标的距离太遥远。这种业绩压力及需要背负责任之下,辞职、离职!甚至本身就真的不想干,实属正常之举。

除了业绩压力、背负责任压力之外,在行业量价双降、库存高企、深度分化、价格倒挂的当下,其实,酒企张不开嘴、也没办法再向渠道商“收钱”,这让“收钱”变得很艰难;其次,营收、利润等各种降,让酒企掌门人与高管团队无法向股东和投资人交代。

近几天来,两位酒业大佬的接连辞职在引来行业高度关注和猜测的同时,也让人不禁担忧及提问:名优酒企的掌门人与高管团队的的离职或辞职,能否给酒行业带来动荡?就当前的行业境态,接下来的一两年内,是否会有更多的名优酒企掌门人与高管辞职或离职?

高管离职潮的深层动因:业绩压力与战略困局

对于上述担忧及问题,有行业观点表示,两位酒业领军人物的离任,既是企业个体困境的缩影,也折射出酒行业在深度调整期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张联东与侯孝海的辞职虽各有具体情境,但其背后的驱动逻辑高度一致——业绩高压下的责任承担与战略反思。

》增长失速引发的责任承担

洋河股份的“探花陨落”:张联东任内(2021-2024)虽曾推动营收突破300亿、净利首破百亿,但2024年营收骤降13%、净利暴跌33%,行业排名从第三滑落至第五。更严峻的是,2025Q1净利续降39.9%,省内大本营被今世缘蚕食(两者省内营收比从3.51缩至1.21)。股东大会上鞠躬致歉,已预示其责任边界抵达极限。

华润啤酒的“双轮失衡”:侯孝海执掌期(2016-2024)虽实现净利从6.29亿增至47.39亿的跃升,但2024年出现五年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营收-0.76%,净利-8.03%)。白酒业务成拖累:金沙酒业并表后年营收仅21.49亿,不足收购时披露的2021年单家业绩(36.41亿);金种子酒连续四年亏损,2025Q1再亏3893万。

》战略转型的未竟之局

洋河的高端化之殇:张联东力推“双名酒战略”,但梦之蓝M9等高端产品价格倒挂(指导价1999元,实际成交价仅741元),吨价(20.31万元)远低茅台(204.73万元)。产品线分散导致资源内耗,未能突破“中端品牌”认知天花板。

华润的“啤白协同”陷阱:侯孝海斥资123亿收购金沙酒业,试图以白酒对冲啤酒增长瓶颈,却低估了酱酒退潮与整合难度。白酒业务仅贡献总营收6%,且收购溢价遭市场质疑。

啤酒主业同样承压:喜力高端化不及百威(市占率46%),销量下滑2.5%

》体制性压力与个人选择 

国资背景下的业绩对赌:洋河大股东为宿迁市政府全资控股企业,华润系亦属央企。政府与资本对增长目标的刚性要求,与行业深度调整的现实矛盾激化,高管成直接责任人。

个人进退的理性权衡:侯孝海减持套现2611万港元后辞职,并明确表示“不会去竞品,可能当老师”;张联东离任前一周仍为新品站台,突显决策突发性。

对行业的连锁影响:动荡与重构并存

》战略中断与治理风险

洋河“12355发展纲要”与华润“3+3+3战略”收官年(2025)突换主帅,战略延续性存疑。

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72日紧随侯孝海辞职,预示华润系白酒板块或面临彻底洗牌。

》渠道信心与市场格局重塑

洋河经销商长期受库存压货困扰,张联东离任加剧渠道观望情绪。

今世缘、汾酒等区域龙头或进一步抢夺洋河江苏、省外份额,行业排名“保五争六”危机实质化。

》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

华润啤酒股价四年缩水60%(高位2000亿港元→803亿港元),洋河市值距高点蒸发逾2700亿。

高管更迭可能引发机构对“救市能力”的质疑。

未来趋势:更多高管离任与行业出清

》离职潮蔓延的必然性(下表)

从洋河和华润说起,接下来会有更多掌门人与高管辞离职?

尤其关注:今世缘等增长型企业若增速放缓,可能触发高管责任追究;金沙、景芝等被并购酒企的华润系高管,业绩未达标将首当其冲。

》行业自救的关键方向

战略聚焦替代盲目扩张:洋河需收缩产品线突围高端(如梦之蓝手工班),华润应暂停白酒并购,优先整合现有资产。

渠道改革去库存:从压货转向动销,参照洋河2024年“梦6+”控量稳价、海之蓝控货策略。

省域壁垒构建:学习今世缘“省内精耕”模式(120%增速),而非洋河泛全国化失灵。

离职潮是行业出清的必然阵痛

两位领军人物的离场,标志着酒业粗放增长时代的终结。

在“量减价升”的新周期下,业绩指标已从“增长斜率”转向“生存质量”。未来1-2年,预计将有更多高管因业绩承诺未兑现或战略分歧离任,尤其区域酒企和跨界并购企业风险最高。

动荡虽不可避免,但亦是行业从规模竞赛向价值深耕转型的必经之路——唯有剥离幻想、回归品类本质与渠道健康的酒企,才能在新格局中重获生机。

延伸观察:接任者能否破局?

洋河股份:新党委书记顾宇(原宿迁市宿城区区长),政企背景或强化地方资源协调,但市场化能力待检验。

华润啤酒:代主席赵春武深耕区域销售,其“啤酒老兵”身份可能回调白酒投入,聚焦主业止血。

责任编辑:王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tubsoft.com/1701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