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顿巴斯咽喉之战:红军城乌军弹尽粮绝,士兵讲述绝望投降真相

事件的核心聚焦在顿巴斯地区的战略要地红军城。这座城市卡在顿巴斯最后几条完整的铁路和公路要道上,是乌军东部防线的“后勤咽喉”,谁控制这里,谁就掌握了顿巴斯战局的主动权。也正因为如此,俄军集结了约2.7万名士兵、100多辆坦克和260多辆装甲车,对这座城市展开了围歼攻势,双方兵力差距一度达到8比1。

顿巴斯咽喉之战:红军城乌军弹尽粮绝,士兵讲述绝望投降真相

事件的核心聚焦在顿巴斯地区的战略要地红军城。这座城市卡在顿巴斯最后几条完整的铁路和公路要道上,是乌军东部防线的“后勤咽喉”,谁控制这里,谁就掌握了顿巴斯战局的主动权。也正因为如此,俄军集结了约2.7万名士兵、100多辆坦克和260多辆装甲车,对这座城市展开了围歼攻势,双方兵力差距一度达到8比1。

被俘乌军士兵维亚切斯拉夫·克雷文科在视频中讲述了他们的处境:“我明白指挥官早就弃我们而去了。我和战友试图在一栋民宅中组织防御,但后来决定还是投降。”

指挥官抛弃、后勤断绝,成为士兵们决定投降的关键因素。

顿巴斯咽喉之战:红军城乌军弹尽粮绝,士兵讲述绝望投降真相

另一位名叫特卡琴科的战俘也谈到被困部队的艰难处境,以及乌军指挥部的冷漠无情:“指挥部承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事实很清楚——根本逃不出包围圈。”

这些投降士兵的描述虽未经独立核实,却勾勒出一幅绝望画面。

展开全文

造成这种绝境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俄军精准掐断了乌军的“生命线”。俄军采取“三面包围+火力封锁”的战术,北、东、南三面形成压迫,只在西侧留下一条约15公里宽的通道,却用炮火和无人机把这里变成了“死亡走廊”。乌军的补给车队根本无法突破,有运输小队试图夜间送弹药,结果在公路附近被俄军无人机发现,士兵受伤只能弃车撤退,这样的失败补给尝试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顿巴斯咽喉之战:红军城乌军弹尽粮绝,士兵讲述绝望投降真相

一边是士兵在前线弹尽粮绝,一边是双方的表态截然不同。俄罗斯方面早就宣称控制了城市70%的区域,包围了5000名乌军,还提到乌军23次试图突围都没成功。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波克罗夫斯克局势严峻”,却坚决驳斥“被包围”的说法,坚称“乌军正在将俄军驱逐出去”。这种矛盾的表态,背后是双方的舆论博弈,但前线士兵的遭遇却戳穿了真相。

其实乌军的困境早有预兆。泽连斯基自己也透露,俄军在该方向部署重兵,是攻击最猛烈的区域。乌军士兵要连续作战数月不能轮换,而俄军却能轮流休整。更让人无奈的是,乌军派出的特种部队增援,搭乘“黑鹰”直升机试图突入包围圈,结果被俄军发现,11名队员全部被击毙,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

如今,被俘士兵的讲述和投降事实,让这场战场博弈的真相浮出水面。泽连斯基的强硬表态或许是为了稳定军心,但前线士兵的艰苦处境不会说谎。没有补给、没有救援、没有胜算,在这样的绝境下,投降成了保全性命的唯一选择。

顿巴斯咽喉之战:红军城乌军弹尽粮绝,士兵讲述绝望投降真相

红军城的战局走向,很可能决定整个顿巴斯的命运。如果乌军彻底失守,俄军下一步就能直接威胁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乌军东部防线将全面动摇。而这场投降事件也让我们看到,现代战争中,后勤补给和战略要地的争夺有多重要——一旦“生命线”被掐断,再顽强的抵抗也难以持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tubsoft.com/3619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